新形势下地方志事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5-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 陈 群 审核人: 【字体: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志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各地志书的编纂,还是方志学理论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但和新时期日新月异的形势、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期待、方志人自身的要求而言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也正是方志事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值得新时期的方志人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当前推动方志事业发展务须从源头切入,即从方志理论的研究、归纳、整理开始,一步步绘制新时期方志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一、方志理论的学科建设

    地方志理论的研究历经百年,有悠久的历史和积淀,但遗憾的是方志理论至今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先有广泛的、卓有成效的实践,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抽象、提炼、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来,这种被方方面面认可的,自成体系的相对完整的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然而就地方志事业发展而言,这种互动的良性循环运转的却不尽如人意。问题不是出在实践上,而是出在方志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方志工作的实践应该说空间广泛、时间悠久,而且尤其值得方志人自豪的是,方志工作的实践自古至今可谓光彩夺目、硕果累累,无论是司马光的皇皇巨著《资治通鉴》,还是当今各省、市、县、区编纂的浩如烟海的志书,都为方志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足够多的资源,对方志理论研究者来说,业已拥有了广袤的肥沃的土壤,该是收获方志理论果实的季节了。其实纵观方志理论的研究,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都有不少学者醉心其间、专心致志、披肝沥胆,而且研究工作成果也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如近代寿鹏飞的《方志通义》、傅振伦的《中国方志学通论》以及当代来新夏的《方志学概论》、朱明德的《中国现代方志学》等等,都在方志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但遗憾的是所有的这些研究,往往是各有心得,各有千秋、自成一家,还没有形成被方方面面接受的、公认的、统一的口径,还没有建构起严谨、缜密、完整的令人信服的完备的理论体系,进而也就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是时候由国家层面牵头来进行方志理论的学科建设了,要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博采众家之长,突破和统一关键节点,在方志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为方志理论形成独立的学科创造良好条件。

    二、方志工作的人才培养

    方志理论的研究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还要着手进行成建制的学科研究的队伍建设。比如筹建中国方志理论研究院,比如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内组建方志理论研究所,比如说在省级地方志办公室设立方志理论研究室等。这些机构和组织的设立将使中国方志理论研究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也使方志理论研究有了组织保证、经费保证、人员保证。当然方志理论研究的大规模展开,对方志理论研究人才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有一个方志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的摇篮,这种培养应当是严格的、标准化的、高水平的、也是源源不断的,符合这些地条件的非大学莫属。就是要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综合性大学筹建方志系,面向全国招收有志于方志理论研究,愿意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学生,这样一来每年从大学方志系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各级地方志机构中,从而使地方志理论研究不至于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而是永葆青春活力。自然在大学中有了方志系后,也为我们目前在职的地方志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培训基地,一个回炉深造的地方。平心而论,现在各地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同志,基础扎实,经过方志理论系统培训的同志并不多,而地方志工作又恰恰是一个业务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地方志工作队伍专业素质相对不足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形势下方志理论研究事业的发展。因此当前大规模地培训、轮训地方志工作从业人员的任务急迫、艰巨而繁重,而大学如果成立了方志系,那么就是承担这一使命的理想场所。

    三、方志工作的管理模式

    在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中,目前是完全套用其他政府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办法,没有充分结合、考虑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特色,或者说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还没有完全激发起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潜能,还没有在地方志办公室系统形成充分竞争、你追我赶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良性竞争的局面。其实就地方志工作而言完全可以实行项目和课题的管理办法,也就是说除了平时正常的行政管理体制外,在业务工作上可以尝试把工作分为一个个项目或课题,让业务出色的同志担任项目或课题负责人,统管这个项目的人、财、物,充分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热情、主动性、积极性和使命感、责任感,从而让地方志系统的业务骨干,真正挑起地方志工作的大梁。这样地方志系统的骨干和中坚就能起到榜样和示范带动作用,让周围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感到学有榜样,追有标兵,感到在业务上不断提升水平的紧迫性,感到在地方志系统工作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会有施展的天地,就会大有作为。同时在地方志系统实行这种项目、课题制,还要配套奖惩措施,对提前或按时并且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和课题的,要给予重奖,要奖得让人心动、让人眼红,当然对不能按时完成或质量不达标的要给予惩处。而且项目、课题制还可以淡化人们的官本位思想,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用在研究上、用在创新上,真正在地方志系统营造一种不谋人而专心谋事的、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方志工作的社会延伸

     在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大量的新经济、新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给人力有限的地方志办公室带来了工作上的困难,特别是一些非公经济组织,没有方志工作概念,不太配合地方志工作,方志资料的收集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一来就为地方志工作实现全面覆盖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地方志工作向这些新经济、新组织延伸,主要靠的是县、区、街、乡、社区、村等这些政府机构和群众自治组织,但除了县、区之外,街、乡、社区、村等都没有地方志机构和专职的地方志工作人员,因此许多方志工作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短时间内街、乡、社区、村成立地方志机构或配专职的地方志工作人员都不太现实,为了让地方志工作的延伸和覆盖落到实处,就必须拿出一个变通而又富有成效的办法来。应该说随着全社会方志氛围的逐渐浓厚,特别是随着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地方志系统可以尝试在社会上培养一批方志、年鉴、地情研究的自由撰稿人,并形成一个松散的组织网络,每年或每隔一段时间,由地方志办公室向他们发布任务,主要就是收集、整理、撰写那些传统的办法难以覆盖到的新经济、新组织的方志资料,任务完成达标后由地方志办公室以稿费的形式付以酬劳。长此以往就会在社会上涌现一批可以信赖的,水平较高有志于地方志事业的骨干、核心方志撰稿人,对这样一批人可以进一步的压担子、交任务,比如将一些子项目、小课题交给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面向社会广纳贤才,就会让地方志工作汇聚起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有力地推动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

     总之新时期的地方志工作既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挑战,更迎来了难得的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因此新时期的方志人决不能瞻前顾后裹足不前,而要以前所未有的百倍热情和干劲,去描绘和构建方志梦,并把方志梦融入宏伟的中国梦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实现方志人的梦想。

编    辑:闫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