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绝无价值信息入手提高年鉴质量
一、常见的三种无价值信息第一种是趋零信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性的表现形式,比如“以……全会为指导”“团结在……周围”“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等;二是隐性的表现形式,比如:“凸显品牌,树立形象,软件、硬件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等。第二种是过程信息。就是在叙述一件事情时,详细介绍事件的过程,而对读者最想看的结果却一笔带过。年鉴应该尽量减少幕后的事,压缩过程信息,给读者展现台前的东西。第三种是内视信息。即所叙述的内容仅限于单位(行业)内部,但与其他单位、行业又存在着共性。内视信息传播范围窄,对外辐射力弱。
二、年鉴和日常文字材料的区别第一,写作要求不同。撰写年鉴稿时应该用纪实的手法,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情况和事物,让事实说话。第二,阅读对象不同。年鉴稿件是为读者而写,是为了从年鉴中提取供研究、决策和了解情况而用的信息。第三,传播范围不同。年鉴稿件是向外传播,属扩张性、发散性传播,面向全社会,跳出了组织的局限及范围,在不违反国家出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受任何约束。第四,传播目的不同。年鉴向社会传播信息,目的是为研究者、决策者和了解情况者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服务,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第五,信息接受方式不同。年鉴稿件是商品,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向全社会作不定向性传递,是否接受年鉴信息,决定权在读者。其信息接受者必须先付费,然后才有使用年鉴信息的权利。付费的东西一定要物有所值,这个“值”体现在价值与信息的有效性相对应,所以年鉴要尽量丰富有价值信息,杜绝无价值信息。
三、如何判断年鉴信息的价值作者要在撰稿时避免无价值信息,除了严格区别年鉴稿件和文字材料外,还要弄清楚入选年鉴稿件内容的信息价值大小。这就要求年鉴在组稿时,向作者提供一个取舍的标准,做到留下有价值信息、过滤掉无价值信息或价值小的内容。在年鉴组稿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经常要求作者把上年度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收入年鉴。大:即规模大、影响大,给社会和人们心理带来震撼和冲击的事情,如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事故和自然灾害等。要:指虽然不见得有浩大声势,但意义非同寻常,对今后将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如重要法律文件的出台等。新:即新生事物、新鲜的经验,是指尚处在萌芽状态,不为多数人所知,但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事物。特:即违反一般规律的特殊现象和特别事件,如六月飞雪、正月打雷等异常天象等。从表面上看,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十分重要,信息价值大,收入年鉴应该没有疑义。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所含的信息价值不大,没有向社会传播的意义,就不适宜收入年鉴,或者不宜单立条目记载,在概况中简要交代即可。年鉴撰稿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可以从关注度和共鸣度两个方面判断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的信息价值大小,从而在选择中比较,在比较中选择,最终确定年鉴的内容。关注度是指圈外人对事件的兴趣程度,这是由利害关系决定的。事件产生结果使事件范围之外的人受到影响,彼此发生利害关系。由此我们知道,圈外人对事件表示兴趣,关注这种利害关系,表明事件所透露出的信息重要,人们迫切想得到满足的信息需求。一个事件是否受到大家关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报纸、电视等媒体有过报道,特别是有过连续报道;二是通过上门咨询、电话咨询和电子邮件咨询等方式调查的问题,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某几个方面比较集中;三是属于政府的重大工程,或是重大工程中的重要节点,牵涉面广,影响众多百姓的利益,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表示关心的;四是社会各界都在谈论、探讨、研究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现象产生的影响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已包含了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和知识性问题;五是关系到重大奖项获得者、重大事故引发者、重大成果创造者等,是一段时间内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共鸣度是指引发圈外人对事件的认同度。事件结果使得事件范围之外的人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发生共鸣。如“南昌市首家惠民医院成立”和“开心人大药店开张”条目,此事当时在医疗界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共鸣越强烈,信息价值越大,对接受者借鉴意义越大,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共鸣度强的事件易赢得同行的尊重,并使得同行在心理上靠近,做法上借鉴,行为上效仿。其特点一般表现为:一是具有首创性。在某个行业、某个区域中往往是第一个完成某项工作、研究,第一个成立某个组织、机构,第一个实现某某目标等,成为行业和区域的风向标。二是表现出独特性和异质化。在大家都在做的事中表现出不同一般的特点,显示出别无分店的独特。三是体现出“之最”性。同样的事,却做得最好、最大、最小、最高、最低、最早、最晚等,表现出第一的优异成绩。四是表现出区域性。地区优势明显,在发展中时刻表现出这种地区优势,从而产生与地区优势紧密结合的产业、环境和景观,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共鸣度一般是热点问题。我们处在剧变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事关民生问题(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环保、卫生等)以及年度内发生的重大事故、重大案件、重大决策失误、重大群体性事件等。
四、如何提高年鉴信息的有效价值(一)转变思维方式,从拓宽选材渠道上下功夫,变“等材料”为“挖材料”。一定要扎实做好如下五方面的工作:(1)要从原有的渠道去“挖”。出于种种原因,部分撰稿单位只报送年度工作总结。编撰人员除了阅读报送的工作总结,深挖有价值的信息外,还要上门对撰稿单位采访、座谈,增加对撰稿单位工作情况的感性认识,并帮助总结归纳。(2)要从媒体的报道中去“挖”。在信息化社会,传媒相当发达。可以说,所有撰稿单位的大、要、新、特事,基本上都能在媒体中找到踪影。年鉴编辑必须每天认真阅读本地报纸,必须每天打开本地的相关网站,必须定期搜集与阅读责任单位编写的材料,以便丰富年鉴的信息量。(3)要从一次文献信息条目中“挖”。尤其是领导机关的一些工作报告和公报文告的内容,涉及面广,权威性强,与年鉴的相关内容有密切联系,从中了解政府年度的政绩、形势变化、目标任务、政策动态,可以指导年鉴稿件的撰写。从这一渠道去“挖”信息,不仅能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资政效果,还能对全年的大、要、新、特事进行相对完整的补充。(4)要从相关会议的材料中去“挖”。年鉴编辑要具备新闻记者的嗅觉与敏感,市域内召开的重要会议,都要争取去一趟看是否有所发现。(5)聘请部分兼职编辑按编辑要求去“挖”。从报刊记者、有文字写作能力的机关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具备条件的社会待业人员中,聘请部分人去“挖”有用信息。(二)加强工作研究,从提高编辑业务水平上下功夫。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有广博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年鉴编纂理论和操作方法。当前,从年鉴编纂过程的实践操作来看,加强工作研究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基础。笔者认为有五条标准:(1)事件重大真实准确。包含政治观点正确、符合法律法规、主旨鲜明,时代感和感染力强等。(2)要素完备且行文流畅。全面完整是年鉴的基本要求,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等要素齐全。(3)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包括层次清晰、中心突出等。(4)标题凝练突出。包含对事件(人物)的概括准确、到位、简练且充分显示个性特征。(5)表达规范,处置得当。包含度量衡、标点符号、称谓使用、时间表达、事件和单位简称处理科学等。二是加强内外部交流。从内部交流讲,我们要经常或定期以专题的形式,围绕日常编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召开研讨会,把一些问题讨论充分,直到把问题弄通、弄懂、吃透。从外部交流上讲,要鼓励大家大胆走出去,引进来。我们还要组织年鉴编辑参加各类年鉴业务研讨会,把别人编的年鉴带回来,认真研读、思考,通过对比让大家多收获一些体会与心得。三是拓展深度。从内因上讲,作为一名合格的年鉴编辑,不仅要有对年鉴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提高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能力。要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外因上讲,作为年鉴编辑部,一定要高度重视理论研究,注重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来指导实践。四是优化高层。各地、各行业、各单位的编辑室主任、副主任,年鉴的正副主编和总纂,应该是年鉴编辑程序中的总闸口。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普通编辑也是终端编辑。“闸口”一开,年鉴成书的质量也就成了定局。现在的问题是,一般的年鉴“高层”,尤其是地市(县)级的“高层”,大部分都担任行政职务,对年鉴业务过问较少,对年鉴业务的钻研更少,责任心与编辑水平很难担此重任,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因此,“优化高层”至少要做到三条:(1)在年鉴业务领域,“高层”的责任心要到位;(2)在年鉴学科领域,“高层”的学术水平要到位;(3)在年鉴的运作领域,“高层”的观念、作风、组织等综合素质要到位。(三)实施多维激励,从调动积极因素上下功夫。年鉴信息价值的提高,在于年鉴编纂过程中供(撰稿单位)需(编辑部)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年鉴供(撰)稿单位负责人的积极性;年鉴供(撰)稿单位责任人的积极性以及编辑部编辑的积极性。具体而言,要扎实认真地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认真开展优秀撰稿单位和优秀条目的评选活动。各地综合年鉴撰稿都是人民政府主办,为了体现优秀撰稿单位和优秀条目评选活动的权威性,应以当地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文件形式,转发关于评选年鉴优秀撰稿单位和优秀条目的评选办法,实行一年或两年评选一次。年鉴编辑部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优秀撰稿单位和优秀条目的评选标准,并认真开展评选活动。要注意参选单位的广泛性,有条件的市、县还可以实行报刊或网络海选候选单位和提名条目的办法,让评选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真正达到调动积极性和提高年鉴质量的效果。二是实施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要以当地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发文表彰优秀单位和优秀条目。这种表彰文件对撰稿单位有实质性的奖励,因为它可以在各地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加分,如果因为加分而有助于撰稿单位在目标考核中加分领先,撰稿单位领导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同时建立年鉴专项奖励资金。奖项可分为二至三种:对优秀撰稿单位、优秀条目、优秀编辑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三是要实施示范性激励。所谓示范性激励,是精神奖励的一种形式,但应该作为“奖励后程序”,所适应的示范范围,应该是全体与年鉴业务相关的工作人员。主要形式是选编“优秀年鉴条目荟萃”。在每一获奖条目后加上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撰稿人、改稿人提供示范,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
编 辑:闫亮
责任编辑:
一、常见的三种无价值信息第一种是趋零信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性的表现形式,比如“以……全会为指导”“团结在……周围”“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等;二是隐性的表现形式,比如:“凸显品牌,树立形象,软件、硬件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等。第二种是过程信息。就是在叙述一件事情时,详细介绍事件的过程,而对读者最想看的结果却一笔带过。年鉴应该尽量减少幕后的事,压缩过程信息,给读者展现台前的东西。第三种是内视信息。即所叙述的内容仅限于单位(行业)内部,但与其他单位、行业又存在着共性。内视信息传播范围窄,对外辐射力弱。
二、年鉴和日常文字材料的区别第一,写作要求不同。撰写年鉴稿时应该用纪实的手法,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情况和事物,让事实说话。第二,阅读对象不同。年鉴稿件是为读者而写,是为了从年鉴中提取供研究、决策和了解情况而用的信息。第三,传播范围不同。年鉴稿件是向外传播,属扩张性、发散性传播,面向全社会,跳出了组织的局限及范围,在不违反国家出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受任何约束。第四,传播目的不同。年鉴向社会传播信息,目的是为研究者、决策者和了解情况者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服务,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第五,信息接受方式不同。年鉴稿件是商品,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向全社会作不定向性传递,是否接受年鉴信息,决定权在读者。其信息接受者必须先付费,然后才有使用年鉴信息的权利。付费的东西一定要物有所值,这个“值”体现在价值与信息的有效性相对应,所以年鉴要尽量丰富有价值信息,杜绝无价值信息。
三、如何判断年鉴信息的价值作者要在撰稿时避免无价值信息,除了严格区别年鉴稿件和文字材料外,还要弄清楚入选年鉴稿件内容的信息价值大小。这就要求年鉴在组稿时,向作者提供一个取舍的标准,做到留下有价值信息、过滤掉无价值信息或价值小的内容。在年鉴组稿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经常要求作者把上年度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收入年鉴。大:即规模大、影响大,给社会和人们心理带来震撼和冲击的事情,如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事故和自然灾害等。要:指虽然不见得有浩大声势,但意义非同寻常,对今后将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如重要法律文件的出台等。新:即新生事物、新鲜的经验,是指尚处在萌芽状态,不为多数人所知,但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事物。特:即违反一般规律的特殊现象和特别事件,如六月飞雪、正月打雷等异常天象等。从表面上看,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十分重要,信息价值大,收入年鉴应该没有疑义。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所含的信息价值不大,没有向社会传播的意义,就不适宜收入年鉴,或者不宜单立条目记载,在概况中简要交代即可。年鉴撰稿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可以从关注度和共鸣度两个方面判断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的信息价值大小,从而在选择中比较,在比较中选择,最终确定年鉴的内容。关注度是指圈外人对事件的兴趣程度,这是由利害关系决定的。事件产生结果使事件范围之外的人受到影响,彼此发生利害关系。由此我们知道,圈外人对事件表示兴趣,关注这种利害关系,表明事件所透露出的信息重要,人们迫切想得到满足的信息需求。一个事件是否受到大家关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报纸、电视等媒体有过报道,特别是有过连续报道;二是通过上门咨询、电话咨询和电子邮件咨询等方式调查的问题,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某几个方面比较集中;三是属于政府的重大工程,或是重大工程中的重要节点,牵涉面广,影响众多百姓的利益,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表示关心的;四是社会各界都在谈论、探讨、研究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现象产生的影响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已包含了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和知识性问题;五是关系到重大奖项获得者、重大事故引发者、重大成果创造者等,是一段时间内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共鸣度是指引发圈外人对事件的认同度。事件结果使得事件范围之外的人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发生共鸣。如“南昌市首家惠民医院成立”和“开心人大药店开张”条目,此事当时在医疗界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共鸣越强烈,信息价值越大,对接受者借鉴意义越大,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共鸣度强的事件易赢得同行的尊重,并使得同行在心理上靠近,做法上借鉴,行为上效仿。其特点一般表现为:一是具有首创性。在某个行业、某个区域中往往是第一个完成某项工作、研究,第一个成立某个组织、机构,第一个实现某某目标等,成为行业和区域的风向标。二是表现出独特性和异质化。在大家都在做的事中表现出不同一般的特点,显示出别无分店的独特。三是体现出“之最”性。同样的事,却做得最好、最大、最小、最高、最低、最早、最晚等,表现出第一的优异成绩。四是表现出区域性。地区优势明显,在发展中时刻表现出这种地区优势,从而产生与地区优势紧密结合的产业、环境和景观,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共鸣度一般是热点问题。我们处在剧变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事关民生问题(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环保、卫生等)以及年度内发生的重大事故、重大案件、重大决策失误、重大群体性事件等。
四、如何提高年鉴信息的有效价值(一)转变思维方式,从拓宽选材渠道上下功夫,变“等材料”为“挖材料”。一定要扎实做好如下五方面的工作:(1)要从原有的渠道去“挖”。出于种种原因,部分撰稿单位只报送年度工作总结。编撰人员除了阅读报送的工作总结,深挖有价值的信息外,还要上门对撰稿单位采访、座谈,增加对撰稿单位工作情况的感性认识,并帮助总结归纳。(2)要从媒体的报道中去“挖”。在信息化社会,传媒相当发达。可以说,所有撰稿单位的大、要、新、特事,基本上都能在媒体中找到踪影。年鉴编辑必须每天认真阅读本地报纸,必须每天打开本地的相关网站,必须定期搜集与阅读责任单位编写的材料,以便丰富年鉴的信息量。(3)要从一次文献信息条目中“挖”。尤其是领导机关的一些工作报告和公报文告的内容,涉及面广,权威性强,与年鉴的相关内容有密切联系,从中了解政府年度的政绩、形势变化、目标任务、政策动态,可以指导年鉴稿件的撰写。从这一渠道去“挖”信息,不仅能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资政效果,还能对全年的大、要、新、特事进行相对完整的补充。(4)要从相关会议的材料中去“挖”。年鉴编辑要具备新闻记者的嗅觉与敏感,市域内召开的重要会议,都要争取去一趟看是否有所发现。(5)聘请部分兼职编辑按编辑要求去“挖”。从报刊记者、有文字写作能力的机关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具备条件的社会待业人员中,聘请部分人去“挖”有用信息。(二)加强工作研究,从提高编辑业务水平上下功夫。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有广博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年鉴编纂理论和操作方法。当前,从年鉴编纂过程的实践操作来看,加强工作研究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基础。笔者认为有五条标准:(1)事件重大真实准确。包含政治观点正确、符合法律法规、主旨鲜明,时代感和感染力强等。(2)要素完备且行文流畅。全面完整是年鉴的基本要求,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等要素齐全。(3)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包括层次清晰、中心突出等。(4)标题凝练突出。包含对事件(人物)的概括准确、到位、简练且充分显示个性特征。(5)表达规范,处置得当。包含度量衡、标点符号、称谓使用、时间表达、事件和单位简称处理科学等。二是加强内外部交流。从内部交流讲,我们要经常或定期以专题的形式,围绕日常编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召开研讨会,把一些问题讨论充分,直到把问题弄通、弄懂、吃透。从外部交流上讲,要鼓励大家大胆走出去,引进来。我们还要组织年鉴编辑参加各类年鉴业务研讨会,把别人编的年鉴带回来,认真研读、思考,通过对比让大家多收获一些体会与心得。三是拓展深度。从内因上讲,作为一名合格的年鉴编辑,不仅要有对年鉴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提高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能力。要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外因上讲,作为年鉴编辑部,一定要高度重视理论研究,注重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来指导实践。四是优化高层。各地、各行业、各单位的编辑室主任、副主任,年鉴的正副主编和总纂,应该是年鉴编辑程序中的总闸口。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普通编辑也是终端编辑。“闸口”一开,年鉴成书的质量也就成了定局。现在的问题是,一般的年鉴“高层”,尤其是地市(县)级的“高层”,大部分都担任行政职务,对年鉴业务过问较少,对年鉴业务的钻研更少,责任心与编辑水平很难担此重任,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因此,“优化高层”至少要做到三条:(1)在年鉴业务领域,“高层”的责任心要到位;(2)在年鉴学科领域,“高层”的学术水平要到位;(3)在年鉴的运作领域,“高层”的观念、作风、组织等综合素质要到位。(三)实施多维激励,从调动积极因素上下功夫。年鉴信息价值的提高,在于年鉴编纂过程中供(撰稿单位)需(编辑部)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年鉴供(撰)稿单位负责人的积极性;年鉴供(撰)稿单位责任人的积极性以及编辑部编辑的积极性。具体而言,要扎实认真地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认真开展优秀撰稿单位和优秀条目的评选活动。各地综合年鉴撰稿都是人民政府主办,为了体现优秀撰稿单位和优秀条目评选活动的权威性,应以当地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文件形式,转发关于评选年鉴优秀撰稿单位和优秀条目的评选办法,实行一年或两年评选一次。年鉴编辑部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优秀撰稿单位和优秀条目的评选标准,并认真开展评选活动。要注意参选单位的广泛性,有条件的市、县还可以实行报刊或网络海选候选单位和提名条目的办法,让评选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真正达到调动积极性和提高年鉴质量的效果。二是实施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要以当地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发文表彰优秀单位和优秀条目。这种表彰文件对撰稿单位有实质性的奖励,因为它可以在各地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加分,如果因为加分而有助于撰稿单位在目标考核中加分领先,撰稿单位领导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同时建立年鉴专项奖励资金。奖项可分为二至三种:对优秀撰稿单位、优秀条目、优秀编辑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三是要实施示范性激励。所谓示范性激励,是精神奖励的一种形式,但应该作为“奖励后程序”,所适应的示范范围,应该是全体与年鉴业务相关的工作人员。主要形式是选编“优秀年鉴条目荟萃”。在每一获奖条目后加上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撰稿人、改稿人提供示范,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