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庆城县“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
庆政办发〔2017〕68号
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庆城县“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省、市驻庆有关单位:
《庆城县“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2日
庆城县“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推进“健康庆城”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根据国家、省、市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庆阳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庆政发〔2016〕18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严厉打了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秩序明显规范,食品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一)取得成绩
1.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按照省、市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决策部署,完成县、乡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技术支撑和基层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对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环节和药品安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改革后,全县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达到20个,在县级设立了“两局一中心”,在17个乡镇设立了派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人员达到了128名,监管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2.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总面积200平方米的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成县食药监局视频会议室和地产食品药品标本室。加大乡所“规范化”建设,驿马、庆城、桐川、卅铺、玄马、马岭、高楼、白马、太白梁、蔡口集、翟家河11个乡所完成了“十个一”建设任务,通过省级规范化乡镇食药监所考核验收,17个乡所专网全部接通,为食品安全工作筑起了基层“哨所”。
3.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全面实施食品药品为民办实事项目,县城以上零售药店电子查询覆盖率达到100%,在大型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建成7个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设置20台食品安全信息溯源机,在17个乡镇食药监所建立了食品快速检验室,全面开展快检工作。
4.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开展了食品添加剂、食用油、“六打两建”、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等专项行动。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5万人次,检查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10万户次,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14612份,查获并销毁不合格食品药品4.5万公斤,查办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547起,罚款136余万元。
5.社会共治逐步形成。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活动,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宣传。建成17个“食品药品科普宣传站”,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开通12331平台,拓宽了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全县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已配备协管员、信息员共1244名,填补了监管盲区。建立“黑名单”制度。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单20余万份,接受群众咨询10万人次,制作横幅、展板、监督公示牌500余条(块)。
(二)困难和挑战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权益保护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新《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省、市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的颁布执行,对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一方面,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因素更加多样、复杂;食品药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监管对象多、小、散、乱;食品生产经营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部分不法分子的手段越来越隐蔽等,都对食品药品安全及其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食品医药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需要探索创新出与之相对应的监管工作理念、制度以及方式手段等。这些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得到有效破解和应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为方向,本着监督好、服务好、支持好食品药品行业发展的思路,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促进食品药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发展。食品药品监管必须以“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统领,抓住重点品种、企业、业态和区域,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工作的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改革创新,完善体系。深刻分析食品药品行业发展的时代特点,准确把握当前食品药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规律,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改革完善食品药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政策,创新监管手段,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强化监管能力,构建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社会共治相结合的现代化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3.依法治理,强化责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相关法制建设,强化执法队伍,健全执法机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行业守法”,推进食品药品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公开、公正、透明执法,保障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依靠法治营造公平、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4.专业监管,社会共治。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专业化、要求高的特点,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夯实监管的专业化基础,全面推进专业化监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督,加快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三)工作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实现以下目标:17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基础设施达标,执法装备配备实现标准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完成850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并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食品药品监督抽验批次较“十二五”期间增加20%,高风险食品生产流通企业、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及基本药物监督抽验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四品一械”风险监测网络体系,根据监测品种风险等级,对高风险品种实现100%全覆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达到200份/百万人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达到100份/百万人口;建立健全“四品一械”电子监管档案,电子追溯信息入网覆盖率达到100%,药品电子监管品种覆盖率达到100%;食品生产企业100%实行风险分级管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GMP、GSP每年跟踪检验覆盖率达到100%;餐饮服务单位100%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全县每年食品快速检验不低于1500批次;行政审批100%实行网上办理;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科级干部不低于90学时,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90学时,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人员、协管员、监督员和信息员不低于40学时。鼓励全系统监管人员采取自学考试、在职学习、脱岗学习等方式,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研究生学历达到10%,本科学历达到80%,全面提高人员文化素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食品药品监管经费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争取按照全县总人口人均5元标准预算监管经费;力争建成1-2个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执法装备配备达到国家标准配备要求;积极汇报衔接,使监管任务与人员编制达到相统一;将全县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经营、使用单位100%纳入电子监管体系,并定时更新相关数据;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每年举办3-5场食品药品安全经营相关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经营水平;强化新闻宣传力度,每年在国家级报刊、网站发表政务信息、论文10篇以上,在省级报刊、网站发表20-30篇以上,在市级报刊、网站发表100篇以上,在县级报刊、网站200篇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权责统一的安全责任体系
1.强化属地责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实行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推动乡镇政府切实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属地的监管工作责任。完善综合协调机构职能,在原有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基础上,把药品监管纳入综合协调范畴。进一步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责和监管资源,确保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机构、队伍、装备、经费落实到位,每年预算综合协调经费35万元左右。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加大专项经费补助力度,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争取按照全县总人口人均5元标准预算监管经费。实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强化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责任,全县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实现有执法车辆、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的“四有”目标(各所配备执法车辆一辆,独立设置办公场所320平方米以上,办公设备、执法设备、检测设备满足工作需求,每年预算8-10万元的办公经费)。
2.强化部门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沟通协作制度,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协作组、案件会商等形式,搭建部门协作平台。完善重要事项通报制度,互通重要信息,形成区域监管协作合力。建立食品药品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按照风险类别和管理难度,明确各级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对生产经营行为的日常检查,实行网格化管理和定期巡查,每年对食品药品从业单位巡查、检查频次达到10次以上,实现责任上墙,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刑衔接,使严惩重处常态化。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和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药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推行食品药品安全承诺制,组织企业开展安全承诺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落实并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对违法生产经营者实行严厉处罚。指导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设立安全总监(质量受权人),强化工艺管理,严格质量管控。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索证验票、购销台账记录、缺陷产品强制召回、下架等各项管理制度。鼓励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企业自查自检制度,强化全员、全过程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从严追究负责人责任,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
(二)构建科学权威的风险防控体系
1.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加大抽检监测经费保障力度,上级部门在划分抽检任务的同时,将抽检经费具体化,以便申请抽检经费,保证抽检监测范围和样本量,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提供依据。建立分级分类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对问题频发企业的检查频次和力度,每年不少于5次。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各个环节的食品风险监控和信息互通,建立全链条、全方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网。
2.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加快县、乡监测机构建设,各级办公用房不少于20平方米、配备监测设备、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满足实际发展需要,形成全覆盖的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健全药物滥用和化妆品安全监测平台,拓宽监测范围、完善监测网络,提高风险识别、风险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
(三)构建健康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
1.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推进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在审批时予以优先办理。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升级改造,扶持10-20户食品经营企业发展连锁配送,向农村延伸网点。
2.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坚持放管并重,实行宽进严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平等保护食品医药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创新执法方式,强化执法监督和行政问责,严厉惩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制售假冒食品药品的违法行为,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环境,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新格局。
(四)构建严密规范的过程控制体系
1.强化食品安全过程控制。支持食品生产企业集约化、集团化生产,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健全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受权人(安全总监)制度。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加强食品召回和处理过程的监督。强化食品流通企业源头管理,对食品批发企业的送货车实行信息登记管理。加大对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户、小食杂店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对食品摊贩和现场制售经营主体等重点对象的监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100%实现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大力开展“寻找笑脸就餐”活动,鼓励餐饮单位提倡文明用餐行动,使全县80%的餐饮单位餐饮文明餐桌行动,“明厨亮灶”工程100%完成。加大对机关、学校、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食堂、旅游景区景点餐饮和农村宴席的整治和监管,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大食品质量抽检频次和力度,保证各环节食品安全。
2.加强药品安全过程控制。结合实施新版GMP、GSP,督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推进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强化互联网药品销售监管。完善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加强化妆品经营监管,严格执行化妆品经营规范。健全药品生产经营质量风险预警和评估监管体系,建立重点风险品种清单,实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监管,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防范系统性、区域性药品安全风险。
3.加强医疗器械过程控制。加强医疗器械日常监管,每年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巡查、检查频次达到10次以上,督查频次达到4次以上。全面实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健全在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高风险在用医疗器械定期检查制度,重点开展体外诊断试剂和高值耗材类的监督检查。实施医疗器械分类分级监管,推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构建医疗器械产品风险防控体系。
4.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要针对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以问题导向为抓手,建立食品药品整治新常态,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非法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加大农村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力度,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强化高风险品种整治,强化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力度。公开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基层规范化执法,统一行政执法内容、程序、文书、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及相关标准,推进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的实施。落实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举报投诉的案源发现作用,促进社会共治。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共享案件信息,落实涉刑案件移送保障措施,探索建立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合办案工作机制。提高食品药品执法规范化水平。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行政执法的突出问题开展执法监督检查。突出目标管理,开展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考核和工作督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突出质量提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行政复议程序,完善工作机制,注意分析解决趋势性问题,做到“案结讼止”。落实问责机制,依法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五)构建快速高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1.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积极申请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项目建设,整合我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提高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配备水平,使检验检测能力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和产业发展需要。
2.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坚持需求主导、统一标准规范、着力基础建设、提升应用效能,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现代化工作水平。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建立监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及时将监督抽验信息、评价抽抽验信息、行政检查及处理信息、违法广告移送及处理结果等向社会公开,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3.提升执法装备能力。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保证食品药品监管基本需要,加快推进实施《国家总局关于印发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的通知》(食药监财〔2014〕204号),重点加强执法车辆、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车、抽样专用车、执法取证装备、应急处置设施等的配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现场监管技术装备建设,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样品抽检、行政处罚等远程电子化监管。强化乡镇快检能力建设,配齐基本快检设备,申请将快检试剂、耗材、人员工资等每年政府财政预算80万元左右,提高快速检测装备水平,实现日常监管快速筛查,排除风险隐患。
(六)构建反应迅速的应急管理体系
1.健全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明确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乡镇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明确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完善和编制应急预案规划,健全完善应急调度指挥、信息报送、视频会商、培训演练等功能的应急信息平台,提高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申请每年应急管理预算经费10万元左右。
2.完善食品药品应急机制建设。建立预警机制,广泛搜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明确有关各方的任务,聚合应急资源,协同做好应急工作。强化应急保障机制,落实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物资装备、应急经费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协调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建立总结评估机制,对突发事件应对、应急演练等工作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效果、持续改进工作。
3.加强应急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加强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及移动网络等媒介食品药品安全相关信息的监测,及时对敏感热点舆情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研判,按有关规定迅速发布预警信息。构建覆盖县、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医院、开办食堂等集体用餐场所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直报网络,建立重大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制度,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快速报告。
(七)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
1.打造过硬的行政监管执法队伍。充实行政监管队伍,从乡镇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入手,配齐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监管领域县乡监管队伍,局机关人员达到20名,县级稽查队伍达到30名,检测队伍达到10名,乡镇监管队伍达到90名。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系统和社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监管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协调发展。实施监管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师资队伍、打造精品培训课程,统筹集约使用培训资源,开展大范围、多层次、分类别的教育培训。鼓励全系统监管人员采取自学考试、在职学习、脱岗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每年举办3-5场食品药品安全经营相关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经营水平。
2.培养造就专业的技术支撑队伍。创新人才培养发展体制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一支15名结构优化、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食品药品技术人才队伍。培养10名素质过硬的专职食品审核员,确保食品审核满足工作需要。加快食品药品检验监测机构整合调整,充实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人才。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和检验检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实现人才总量稳步增长、规模不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构建强有力专家咨询队伍。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家库,专家库人员达到15名以上,以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专家委员会、志愿者队伍有机结合“三位一体”。建立由药学、法学、食品、医学等组成20名专家队伍。建立统一协调和保障机制,细化专家专业分类,在应急处置、检验检测、不良反应监测、风险评估、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培训支持。建立互通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食品药品领域专家的交流。
(八)构建自律守法的诚实信用体系
1.完善信用采集机制。依托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和身份证信息,全面建立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所采集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完善信息披露使用制度,及时公布生产经营主体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加强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逐步形成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
2.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加强对诚实守信的奖励,对诚实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政策倾斜、审批优先等奖励激励措施,对其在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提供帮助。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声誉,营造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环境,培育食品药品安全诚信文化。
3.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使信用状况成为各类准入门槛的基本内容。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公示失信违法主体,使其丧失信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建立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加大惩戒力度,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鼓励行业协会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对违规失信的成员给予行业内通报批评、责令退出等惩戒措施,并将相关违法线索报告行政主管部门。
4.建立民事赔偿机制。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分步实施、注重服务”的原则,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加强行政指导,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参保意识。在全县40%的中小学校食堂、大型餐饮服务和配送单位、农村集体聚餐、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等重点领域先行试点,积极发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
(九)构建群防群控的社会共治体系
1.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强化新闻宣传阵地建设,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交流,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网站、微博、微信及移动APP等新兴传播载体,构建立体式、多维度的新闻宣传工作格局,每年在国家级报刊、网站发表政务信息、论文10篇以上,在省级报刊、网站发表20-30篇以上,在市级报刊、网站发表100篇以上,在县级报刊、网站200篇以上。
2.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库,采取移动化、可视化的传播策略,全方位立体化投放科普信息,营造良好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氛围。
3.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进一步完善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举报网络,拓展“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功能,完善食品药品举报奖励机制,扩大奖励范围、丰富奖励形式,拓宽奖励渠道,实现投诉举报的快速受理、高效处置。鼓励社会公众及行业内部人士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壮大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途径。
4.发挥社会组织力量。积极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建立社会共治激励机制,支持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建立健全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会员行为,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快自律体系建设。
四、重点工程
(一)实施健康食药产业促进工程
1.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种植面积大,加强中药材监管和规范种植、加工,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以面向公众、服务监管、促进发展为目的,加强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促进中药材开发,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建成种植面积在300-500亩种植基地2-3处,建成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中药材加工基地1处。
2.食品药品阳光生产建设项目。强化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非现场监管,安装摄像视频设备,利用互联网实时展现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投放、生产加工、成品包装等重要环节,满足生产区域的监管全覆盖,实现企业负责人、安全总监、监管部门视频信息有效传输,达到企业生产透明化,全面促进企业规范生产、诚信生产、自律生产,落实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二)实施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基础工程
1.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所建设工程项目。加快申请县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检测资源整合,建成多职能综合性技术支撑机构,承担常见的微生物、重金属、理化指标和快速检验任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配齐检验队伍,保障配备检验设备,逐步增强监测能力,扩展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等技术职能。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面积达到850平方米,并通过资质认定。
2.食品药品快速检测建设项目。每个乡镇食药监所建成40平方米的快速检测室,补充快检人员,申请上级部门将食品药品快检试剂、耗材等保障资金每年列入10万元财政预算,积极申请上级部门配备快检车、配备相应的快速检测设备。检验检测范围涵盖化学与生物污染、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等现场检测能力,实现日常监管快速筛查,排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满足食品药品各环节日常监管及应急处置基本需要。
(三)实施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1.食品药品安全装备标准化建设项目。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标准化建设,积极申请上级部门逐步配备执法车辆19辆、执法装备配备等。到“十三五”期末,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100%达到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标准。
2.乡镇监管所标准化建设项目。按照职责清晰、功能齐全、运转协调、履职高效的标准,加强基层监督机构建设,依据《食品药品监管乡镇(街道)派出机构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到“十三五”期末,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100%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执法基本需要。
(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
1.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示范创建项目。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基础设施,健全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整体提升我县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按照“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以奖代补、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通过严格的指标评价考核,每年评选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店20所、示范街道5所、示范乡镇2所。
2.全县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程。在全县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关键环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或可视玻璃隔断),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通过网络视频对食品原料的清洗切配、食品的烹调制作、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废弃油脂的回收等关键环节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保证加工过程卫生。逐步将餐饮单位所使用的预包装食材、调味品、食用油、粮食等纳入追溯系统,保障原料来源安全。
3.食品药品立体化科普宣传平台建设项目。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按照有统一的标示牌、有播放设施、有宣传专栏、有工作人员、有管理制度的“五有”标准,在各乡镇食药监所建设科普宣传站。组建科普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鼓励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参与、支持科普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六进”活动,综合运用全媒体科普平台,打造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样板”和品牌。
(五)实施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工程
1.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完善电子监管应用系统,拓展监管、服务和辅助决策功能,建立食品药品行政许可系统,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全县食品药品企业基础数据库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2.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项目。规划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食品药品企业信用管理平台, 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构建信用因素识别、诚信宣传教育、自查自纠改进、征信评价、信用奖惩五大模块,实现企业信用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要建立责权明晰的责任体系,对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进行分解落实,并结合实际将规划内容纳入各年度工作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如期实现。
(二)申请财政扶持,强化资金保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紧紧抓住政府投资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立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相匹配的财政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统筹安排并规范使用财政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行为,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资金高效合规使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制定食品药品安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构建专家型监管人才队伍体系。优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注重加强政治业务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变思想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社会监督,为适应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新形势,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
(四)完善评估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监督检查、中期考核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规划建设任务落实到位。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考核评价,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绩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将规划任务列为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规划实施情况分值比重。根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进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变化,科学、动态地调整规划,高质量地完成规划各项任务。
编 辑:杨梅
责任编辑:
庆政办发〔2017〕68号
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庆城县“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省、市驻庆有关单位:
《庆城县“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2日
庆城县“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推进“健康庆城”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根据国家、省、市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庆阳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庆政发〔2016〕18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严厉打了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秩序明显规范,食品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一)取得成绩
1.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按照省、市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决策部署,完成县、乡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技术支撑和基层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对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环节和药品安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改革后,全县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达到20个,在县级设立了“两局一中心”,在17个乡镇设立了派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人员达到了128名,监管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2.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总面积200平方米的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成县食药监局视频会议室和地产食品药品标本室。加大乡所“规范化”建设,驿马、庆城、桐川、卅铺、玄马、马岭、高楼、白马、太白梁、蔡口集、翟家河11个乡所完成了“十个一”建设任务,通过省级规范化乡镇食药监所考核验收,17个乡所专网全部接通,为食品安全工作筑起了基层“哨所”。
3.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全面实施食品药品为民办实事项目,县城以上零售药店电子查询覆盖率达到100%,在大型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建成7个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设置20台食品安全信息溯源机,在17个乡镇食药监所建立了食品快速检验室,全面开展快检工作。
4.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开展了食品添加剂、食用油、“六打两建”、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等专项行动。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5万人次,检查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10万户次,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14612份,查获并销毁不合格食品药品4.5万公斤,查办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547起,罚款136余万元。
5.社会共治逐步形成。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活动,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宣传。建成17个“食品药品科普宣传站”,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开通12331平台,拓宽了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全县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已配备协管员、信息员共1244名,填补了监管盲区。建立“黑名单”制度。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单20余万份,接受群众咨询10万人次,制作横幅、展板、监督公示牌500余条(块)。
(二)困难和挑战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权益保护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新《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省、市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的颁布执行,对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一方面,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因素更加多样、复杂;食品药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监管对象多、小、散、乱;食品生产经营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部分不法分子的手段越来越隐蔽等,都对食品药品安全及其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食品医药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需要探索创新出与之相对应的监管工作理念、制度以及方式手段等。这些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得到有效破解和应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为方向,本着监督好、服务好、支持好食品药品行业发展的思路,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促进食品药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发展。食品药品监管必须以“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统领,抓住重点品种、企业、业态和区域,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工作的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改革创新,完善体系。深刻分析食品药品行业发展的时代特点,准确把握当前食品药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规律,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改革完善食品药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政策,创新监管手段,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强化监管能力,构建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社会共治相结合的现代化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3.依法治理,强化责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相关法制建设,强化执法队伍,健全执法机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行业守法”,推进食品药品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公开、公正、透明执法,保障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依靠法治营造公平、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4.专业监管,社会共治。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专业化、要求高的特点,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夯实监管的专业化基础,全面推进专业化监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督,加快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三)工作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实现以下目标:17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基础设施达标,执法装备配备实现标准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完成850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并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食品药品监督抽验批次较“十二五”期间增加20%,高风险食品生产流通企业、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及基本药物监督抽验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四品一械”风险监测网络体系,根据监测品种风险等级,对高风险品种实现100%全覆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达到200份/百万人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达到100份/百万人口;建立健全“四品一械”电子监管档案,电子追溯信息入网覆盖率达到100%,药品电子监管品种覆盖率达到100%;食品生产企业100%实行风险分级管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GMP、GSP每年跟踪检验覆盖率达到100%;餐饮服务单位100%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全县每年食品快速检验不低于1500批次;行政审批100%实行网上办理;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科级干部不低于90学时,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90学时,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人员、协管员、监督员和信息员不低于40学时。鼓励全系统监管人员采取自学考试、在职学习、脱岗学习等方式,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研究生学历达到10%,本科学历达到80%,全面提高人员文化素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食品药品监管经费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争取按照全县总人口人均5元标准预算监管经费;力争建成1-2个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执法装备配备达到国家标准配备要求;积极汇报衔接,使监管任务与人员编制达到相统一;将全县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经营、使用单位100%纳入电子监管体系,并定时更新相关数据;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每年举办3-5场食品药品安全经营相关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经营水平;强化新闻宣传力度,每年在国家级报刊、网站发表政务信息、论文10篇以上,在省级报刊、网站发表20-30篇以上,在市级报刊、网站发表100篇以上,在县级报刊、网站200篇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权责统一的安全责任体系
1.强化属地责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实行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推动乡镇政府切实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属地的监管工作责任。完善综合协调机构职能,在原有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基础上,把药品监管纳入综合协调范畴。进一步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责和监管资源,确保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机构、队伍、装备、经费落实到位,每年预算综合协调经费35万元左右。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加大专项经费补助力度,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争取按照全县总人口人均5元标准预算监管经费。实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强化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责任,全县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实现有执法车辆、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的“四有”目标(各所配备执法车辆一辆,独立设置办公场所320平方米以上,办公设备、执法设备、检测设备满足工作需求,每年预算8-10万元的办公经费)。
2.强化部门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沟通协作制度,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协作组、案件会商等形式,搭建部门协作平台。完善重要事项通报制度,互通重要信息,形成区域监管协作合力。建立食品药品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按照风险类别和管理难度,明确各级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对生产经营行为的日常检查,实行网格化管理和定期巡查,每年对食品药品从业单位巡查、检查频次达到10次以上,实现责任上墙,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刑衔接,使严惩重处常态化。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和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药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推行食品药品安全承诺制,组织企业开展安全承诺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落实并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对违法生产经营者实行严厉处罚。指导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设立安全总监(质量受权人),强化工艺管理,严格质量管控。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索证验票、购销台账记录、缺陷产品强制召回、下架等各项管理制度。鼓励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企业自查自检制度,强化全员、全过程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从严追究负责人责任,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
(二)构建科学权威的风险防控体系
1.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加大抽检监测经费保障力度,上级部门在划分抽检任务的同时,将抽检经费具体化,以便申请抽检经费,保证抽检监测范围和样本量,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提供依据。建立分级分类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对问题频发企业的检查频次和力度,每年不少于5次。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各个环节的食品风险监控和信息互通,建立全链条、全方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网。
2.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加快县、乡监测机构建设,各级办公用房不少于20平方米、配备监测设备、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满足实际发展需要,形成全覆盖的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健全药物滥用和化妆品安全监测平台,拓宽监测范围、完善监测网络,提高风险识别、风险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
(三)构建健康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
1.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推进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在审批时予以优先办理。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升级改造,扶持10-20户食品经营企业发展连锁配送,向农村延伸网点。
2.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坚持放管并重,实行宽进严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平等保护食品医药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创新执法方式,强化执法监督和行政问责,严厉惩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制售假冒食品药品的违法行为,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环境,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新格局。
(四)构建严密规范的过程控制体系
1.强化食品安全过程控制。支持食品生产企业集约化、集团化生产,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健全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受权人(安全总监)制度。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加强食品召回和处理过程的监督。强化食品流通企业源头管理,对食品批发企业的送货车实行信息登记管理。加大对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户、小食杂店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对食品摊贩和现场制售经营主体等重点对象的监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100%实现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大力开展“寻找笑脸就餐”活动,鼓励餐饮单位提倡文明用餐行动,使全县80%的餐饮单位餐饮文明餐桌行动,“明厨亮灶”工程100%完成。加大对机关、学校、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食堂、旅游景区景点餐饮和农村宴席的整治和监管,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大食品质量抽检频次和力度,保证各环节食品安全。
2.加强药品安全过程控制。结合实施新版GMP、GSP,督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推进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强化互联网药品销售监管。完善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加强化妆品经营监管,严格执行化妆品经营规范。健全药品生产经营质量风险预警和评估监管体系,建立重点风险品种清单,实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监管,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防范系统性、区域性药品安全风险。
3.加强医疗器械过程控制。加强医疗器械日常监管,每年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巡查、检查频次达到10次以上,督查频次达到4次以上。全面实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健全在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高风险在用医疗器械定期检查制度,重点开展体外诊断试剂和高值耗材类的监督检查。实施医疗器械分类分级监管,推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构建医疗器械产品风险防控体系。
4.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要针对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以问题导向为抓手,建立食品药品整治新常态,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非法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加大农村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力度,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强化高风险品种整治,强化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力度。公开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基层规范化执法,统一行政执法内容、程序、文书、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及相关标准,推进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的实施。落实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举报投诉的案源发现作用,促进社会共治。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共享案件信息,落实涉刑案件移送保障措施,探索建立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合办案工作机制。提高食品药品执法规范化水平。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行政执法的突出问题开展执法监督检查。突出目标管理,开展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考核和工作督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突出质量提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行政复议程序,完善工作机制,注意分析解决趋势性问题,做到“案结讼止”。落实问责机制,依法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五)构建快速高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1.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积极申请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项目建设,整合我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提高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配备水平,使检验检测能力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和产业发展需要。
2.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坚持需求主导、统一标准规范、着力基础建设、提升应用效能,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现代化工作水平。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建立监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及时将监督抽验信息、评价抽抽验信息、行政检查及处理信息、违法广告移送及处理结果等向社会公开,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3.提升执法装备能力。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保证食品药品监管基本需要,加快推进实施《国家总局关于印发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的通知》(食药监财〔2014〕204号),重点加强执法车辆、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车、抽样专用车、执法取证装备、应急处置设施等的配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现场监管技术装备建设,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样品抽检、行政处罚等远程电子化监管。强化乡镇快检能力建设,配齐基本快检设备,申请将快检试剂、耗材、人员工资等每年政府财政预算80万元左右,提高快速检测装备水平,实现日常监管快速筛查,排除风险隐患。
(六)构建反应迅速的应急管理体系
1.健全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明确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乡镇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明确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完善和编制应急预案规划,健全完善应急调度指挥、信息报送、视频会商、培训演练等功能的应急信息平台,提高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申请每年应急管理预算经费10万元左右。
2.完善食品药品应急机制建设。建立预警机制,广泛搜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明确有关各方的任务,聚合应急资源,协同做好应急工作。强化应急保障机制,落实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物资装备、应急经费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协调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建立总结评估机制,对突发事件应对、应急演练等工作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效果、持续改进工作。
3.加强应急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加强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及移动网络等媒介食品药品安全相关信息的监测,及时对敏感热点舆情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研判,按有关规定迅速发布预警信息。构建覆盖县、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医院、开办食堂等集体用餐场所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直报网络,建立重大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制度,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快速报告。
(七)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
1.打造过硬的行政监管执法队伍。充实行政监管队伍,从乡镇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入手,配齐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监管领域县乡监管队伍,局机关人员达到20名,县级稽查队伍达到30名,检测队伍达到10名,乡镇监管队伍达到90名。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系统和社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监管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协调发展。实施监管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师资队伍、打造精品培训课程,统筹集约使用培训资源,开展大范围、多层次、分类别的教育培训。鼓励全系统监管人员采取自学考试、在职学习、脱岗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每年举办3-5场食品药品安全经营相关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经营水平。
2.培养造就专业的技术支撑队伍。创新人才培养发展体制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一支15名结构优化、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食品药品技术人才队伍。培养10名素质过硬的专职食品审核员,确保食品审核满足工作需要。加快食品药品检验监测机构整合调整,充实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人才。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和检验检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实现人才总量稳步增长、规模不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构建强有力专家咨询队伍。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家库,专家库人员达到15名以上,以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专家委员会、志愿者队伍有机结合“三位一体”。建立由药学、法学、食品、医学等组成20名专家队伍。建立统一协调和保障机制,细化专家专业分类,在应急处置、检验检测、不良反应监测、风险评估、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培训支持。建立互通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食品药品领域专家的交流。
(八)构建自律守法的诚实信用体系
1.完善信用采集机制。依托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和身份证信息,全面建立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所采集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完善信息披露使用制度,及时公布生产经营主体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加强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逐步形成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
2.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加强对诚实守信的奖励,对诚实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政策倾斜、审批优先等奖励激励措施,对其在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提供帮助。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声誉,营造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环境,培育食品药品安全诚信文化。
3.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使信用状况成为各类准入门槛的基本内容。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公示失信违法主体,使其丧失信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建立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加大惩戒力度,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鼓励行业协会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对违规失信的成员给予行业内通报批评、责令退出等惩戒措施,并将相关违法线索报告行政主管部门。
4.建立民事赔偿机制。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分步实施、注重服务”的原则,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加强行政指导,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参保意识。在全县40%的中小学校食堂、大型餐饮服务和配送单位、农村集体聚餐、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等重点领域先行试点,积极发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
(九)构建群防群控的社会共治体系
1.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强化新闻宣传阵地建设,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交流,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网站、微博、微信及移动APP等新兴传播载体,构建立体式、多维度的新闻宣传工作格局,每年在国家级报刊、网站发表政务信息、论文10篇以上,在省级报刊、网站发表20-30篇以上,在市级报刊、网站发表100篇以上,在县级报刊、网站200篇以上。
2.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库,采取移动化、可视化的传播策略,全方位立体化投放科普信息,营造良好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氛围。
3.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进一步完善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举报网络,拓展“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功能,完善食品药品举报奖励机制,扩大奖励范围、丰富奖励形式,拓宽奖励渠道,实现投诉举报的快速受理、高效处置。鼓励社会公众及行业内部人士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壮大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途径。
4.发挥社会组织力量。积极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建立社会共治激励机制,支持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建立健全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会员行为,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快自律体系建设。
四、重点工程
(一)实施健康食药产业促进工程
1.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种植面积大,加强中药材监管和规范种植、加工,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以面向公众、服务监管、促进发展为目的,加强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促进中药材开发,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建成种植面积在300-500亩种植基地2-3处,建成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中药材加工基地1处。
2.食品药品阳光生产建设项目。强化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非现场监管,安装摄像视频设备,利用互联网实时展现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投放、生产加工、成品包装等重要环节,满足生产区域的监管全覆盖,实现企业负责人、安全总监、监管部门视频信息有效传输,达到企业生产透明化,全面促进企业规范生产、诚信生产、自律生产,落实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二)实施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基础工程
1.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所建设工程项目。加快申请县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检测资源整合,建成多职能综合性技术支撑机构,承担常见的微生物、重金属、理化指标和快速检验任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配齐检验队伍,保障配备检验设备,逐步增强监测能力,扩展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等技术职能。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面积达到850平方米,并通过资质认定。
2.食品药品快速检测建设项目。每个乡镇食药监所建成40平方米的快速检测室,补充快检人员,申请上级部门将食品药品快检试剂、耗材等保障资金每年列入10万元财政预算,积极申请上级部门配备快检车、配备相应的快速检测设备。检验检测范围涵盖化学与生物污染、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剂等现场检测能力,实现日常监管快速筛查,排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满足食品药品各环节日常监管及应急处置基本需要。
(三)实施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1.食品药品安全装备标准化建设项目。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标准化建设,积极申请上级部门逐步配备执法车辆19辆、执法装备配备等。到“十三五”期末,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100%达到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标准。
2.乡镇监管所标准化建设项目。按照职责清晰、功能齐全、运转协调、履职高效的标准,加强基层监督机构建设,依据《食品药品监管乡镇(街道)派出机构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到“十三五”期末,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100%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执法基本需要。
(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
1.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示范创建项目。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基础设施,健全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整体提升我县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按照“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以奖代补、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通过严格的指标评价考核,每年评选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店20所、示范街道5所、示范乡镇2所。
2.全县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程。在全县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关键环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或可视玻璃隔断),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通过网络视频对食品原料的清洗切配、食品的烹调制作、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废弃油脂的回收等关键环节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保证加工过程卫生。逐步将餐饮单位所使用的预包装食材、调味品、食用油、粮食等纳入追溯系统,保障原料来源安全。
3.食品药品立体化科普宣传平台建设项目。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按照有统一的标示牌、有播放设施、有宣传专栏、有工作人员、有管理制度的“五有”标准,在各乡镇食药监所建设科普宣传站。组建科普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鼓励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参与、支持科普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六进”活动,综合运用全媒体科普平台,打造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样板”和品牌。
(五)实施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工程
1.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完善电子监管应用系统,拓展监管、服务和辅助决策功能,建立食品药品行政许可系统,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全县食品药品企业基础数据库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2.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项目。规划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食品药品企业信用管理平台, 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构建信用因素识别、诚信宣传教育、自查自纠改进、征信评价、信用奖惩五大模块,实现企业信用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要建立责权明晰的责任体系,对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进行分解落实,并结合实际将规划内容纳入各年度工作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如期实现。
(二)申请财政扶持,强化资金保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紧紧抓住政府投资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立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相匹配的财政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统筹安排并规范使用财政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行为,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资金高效合规使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制定食品药品安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构建专家型监管人才队伍体系。优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注重加强政治业务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变思想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社会监督,为适应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新形势,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
(四)完善评估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监督检查、中期考核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规划建设任务落实到位。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考核评价,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绩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将规划任务列为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规划实施情况分值比重。根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进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变化,科学、动态地调整规划,高质量地完成规划各项任务。